大熊貓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大熊貓消息

解碼大熊貓13種叫聲 求偶雄性叫聲似狗雌性“咩”

來源:四川日報作者:四川日報時間:2015-11-12點擊率:

1447282255495.jpg
本報制圖/盧浩

 

  核心提示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外科學家不斷探索,通過錄音和頻譜分析,破譯了部分大熊貓的語言密碼,聽懂了它們在采食、求偶、照顧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樂”。

 

  2013年8月出生的“福豹”,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奧聯合科研項目——大熊貓聲音解碼的主要觀察對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帶回來的是正式被破譯的大熊貓13種叫聲信息。

 

  11月7日14時15分,從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啓程的大熊貓“福豹”抵達成都。這只出生于2013年8月的小家夥,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奧聯合科研項目——大熊貓聲音解碼的主要觀察對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帶回來經過近五年努力正式被破譯的大熊貓13種叫聲信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外科學家在20多年裏不斷探索,通過錄音和頻譜分析,破譯了部分大熊貓的語言密碼,聽懂了它們在采食、求偶、照顧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樂”。

 

  這13種叫聲代表著什麽信息?不同年齡段又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

 

  A


  不同年齡叫聲不一


  大熊貓生下來就會“汪”

 

  剛出生的大熊貓會發出什麽樣的叫聲?它們的叫聲是跟誰學的?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說,大熊貓幼仔們跟嬰兒一樣,與外界溝通方式較爲簡單。一般而言,幼仔們只能發出“哇哇”、“咕咕”、“汪汪”或者“吱吱”四種叫聲。前兩者是告訴外界,“我餓了”或者是“這個抱我的姿勢不舒服”;剛出生的大熊貓,可能還睜不開眼睛,當陌生人或者其他動物靠近它時,則會發出“汪汪”的吠聲,“分貝不亞于成年的狗”,這是在向靠近者示威;“吱吱”是幼仔們表示當下的愉悅感和舒適感。

 

  伴隨著年齡增長,大熊貓能夠發出的聲音也越來越多。9個月大的時候,幼仔們已能發出呻吟、鼓鼻,以及類似牛叫等聲音。

 

  什麽時候大熊貓的叫聲開始趨于穩定?多年研究發現,是在5-7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它們正式進入成年期,即將繁衍後代。

 

  那麽,它們的叫聲是跟誰學的?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說,現在可以把“哇哇”、“咕咕”、“汪汪”和“吱吱”叫聲視爲遺傳獲得,其他叫聲則爲後天學習獲得,“學習對象以母親爲主。”

 

  B


  大熊貓求偶咋“表白”?


  雄性叫聲似狗 雌性發出“咩咩”聲

 

  聲音是動物對外溝通的橋梁,大熊貓也不例外,這一點體現最明顯的是在繁殖後代時。發情期的野生大熊貓一般會遠離原來的活動區,在基因交流走廊帶上尋覓姻緣。這時,聲音不僅僅承擔著求愛的職能,也是保護自身安全的方式之一。

 

  在剛剛發情時,雄性大熊貓會發出類似于狗叫的嘶吼聲。這是它在向周圍的雄性同胞發出驅離警告,也向異性同類傳達著愛意。收到信號後,雌性大熊貓會發出類似于鳥鳴的“唧唧”或者“喳喳”。這是雌性大熊貓的回複:愛意已收到,我快准備好了。等到雌性大熊貓發出“咩咩”的叫聲時,就是告訴求愛者:請過來吧,我已經准備好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說,求偶時大熊貓的叫聲“顯得含情脈脈”。

 

  當然,大熊貓發出“咩咩”的叫聲時,並不一定是在求偶,也可能是在尋子。工作人員介紹,當把幼仔從大熊貓媽媽身邊取走時,母親也會發出類似于羊的叫聲,只不過這時候的聲音多顯得急促、淒厲,孩子離開的時間越長,就越明顯。.

 

  C


  信息如何破譯?


  一種叫聲收集數百次

 

  大熊貓叫聲的信息是如何破解的?依據是什麽?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大熊貓聲音研究,迄今20余年。而此前,國內學界對于大熊貓的叫聲究竟分爲多少種、分別代表何種信息,均有著不同看法。如要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意味著要對海量信息進行收集和篩選,並通過實踐應用來證實。

 

  張和民說,一種叫聲想要表達的信息究竟是什麽,需要經過對不同個體、不同年齡段大熊貓長達數年的跟蹤記錄,再通過後期的梳理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比如,剛出生的幼仔有幾種叫聲,這幾種叫聲分別代表什麽,一只兩只觀察對象是沒有說服力的,多一點可能要記錄數十只個體,收集的聲音資料數百段。”

 

  爲了收集足夠的信息,工作人員吃足了苦頭。僅以幼仔的叫聲收集爲例,由于大熊貓的生産季節都是夏季,參與信息收集的工作人員經常帶著錄音機和幾盒磁帶在圈舍外一蹲就是一夜。“大熊貓的圈舍周圍蚊蟲特別多,人在那蹲一夜是啥結果你可以想象。”

 

  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目前,初步掌握的13種叫聲已廣泛應用于大熊貓的繁殖、哺育、野化訓練等多個方面。例如,叫聲成爲工作人員對育齡大熊貓交配時機選擇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數。

 

  D


  求索之路仍漫長


  破解13種聲音只是起點

 

  13種聲音是不是大熊貓聲音研究的終點?李德生承認,對于大熊貓叫聲的研究,仍然“在路上”。“應該說,已被破解的叫聲算是難度較低的,畢竟作爲一種動物,它的叫聲中富含的信息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即便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難說能全部利用。由于成年大熊貓視距範圍只有十多米遠,在深山密林之中,大熊貓的“預警”和“通信”,主要靠他們的嗅覺、嘴巴和耳朵。尤其是耳朵,堪稱“雷達”。“這也是我們利用大熊貓聲音研究成果的一大障礙。”張和民回憶,爲捕回正在野化訓練的大熊貓幼仔,工作人員曾在野外錄播幼仔母親的“咩咩”叫聲,“我們用的是進口錄音機,人耳聽不出真假。但拿去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幼仔一聽就分辨出來了。”“大熊貓的叫聲,就像人類的語言一樣,承載的信息實在過于豐富,指望短時間內完全解碼,並不可能。”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西華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教授胡錦矗說,已經解碼的13種叫聲,無疑將幫助專家們進一步了解大熊貓生活習性和心理,走進它們的世界。不過,要想真正地全面了解大熊貓,仍需要繼續努力,“可能同一種叫聲裏還包含著其他信息,等待我們去慢慢了解。”
 

  本報記者 王成棟 吳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