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基金会新闻
《圈养大熊猫肠道病毒生态学调查与细菌生态学研究》及《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二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作者:文:卿娟/图:卿娟 时间:2016-08-23 点击率:
 

  8月18日,我会项目管理处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对《圈养大熊猫肠道病毒生态学调查与细菌生态学研究》及《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二个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两个项目均为四川农业大学承担的项目,来自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成都动物园等单位的五位专家应邀参加了结题验收。

 


结题会议现场

 


《圈养大熊猫肠道病毒生态学调查与细菌生态学研究》项目主持人颜其贵汇报项目情况

 


《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项目主持人杨光友汇报项目情况

 

  在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后,专家组审阅项目资料,就项目的实施内容进行讨论、质询和项目组答辩。

 


相关专家质询、讨论

 


相关专家质询、讨论

 

  专家组认为《圈养大熊猫肠道病毒生态学调查与细菌生态学研究》项目:

 

  1、不仅完成了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还获得了圈养大熊猫细菌和病毒微生态的相关数据,并且发现了链球菌的两个新种,为进一步制定圈养大熊猫的疾病预防控制预警预报方案奠定了基础;

 

  2、完成了149份大熊猫粪便与67份阴道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毒力因子和抗生素敏感性监测,其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88、O18、O4、O158、O164,毒力因子监测和耐药性监测表明这些大肠杆菌存在潜在的致病性和药物耐性,为大肠杆菌性阴道炎和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3、比较了圈养大熊猫、野生大熊猫和野化放归大熊猫在病毒感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方面的差异性,揭示了以上三种不同生境大熊猫在细菌和病毒携带方面的差异,为大熊猫疾病的预防控制和野化放归提出了参考意见。

 

  认为《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项目:

 

  1、完成了大熊猫西氏贝蛔虫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并对整个基因组所蕴含的编码基因、重复序列、非编码 RNA 等进行了注释和分析比较,这些基础数据的形成为西氏贝蛔虫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2、运用 RNA-Seq 测序技术对西氏贝蛔虫整个发育期的虫卵胚胎期、虫卵感染期(L2)以及肠道幼虫 5 期(L5)和雌性成虫期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研究,为西氏贝蛔虫基因组的注释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分析和认识西氏贝蛔虫生物学及发生过程,寻求西氏贝蛔虫疫苗候选抗原和驱虫药物作用靶点奠定了基础。

 

  3、借助西氏贝蛔虫基因组和发育转录组综合数据平台,筛选鉴定出了西氏贝蛔虫无机焦磷酸酶同系物(PYP-1)、GST-1以及Bs-FABP三个疫苗以及分子诊断标示。

 

  专家组一致认为,两个项目工作量大,研究难度大,技术路线合理,手段先进,数据翔实可靠,结果可信,经费使用规范,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获得的成果对于大熊猫疾病的预防控制、野化培训,以及对大熊猫蛔虫病的防治等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专家组一致同意两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最后,本会项目管理处闫虹处长对两个项目组超额完成项目计划任务表示了祝贺,认为两个项目都为相关项目的后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可继续深入研究;也感谢在场专家的亲临指导,并表示本会将继续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范围内大力支持以大熊猫为代表的濒危珍稀动物的相关科研项目。